莫道女儿娇重任柔肩挑
学校财务处现有17人,其中女职工15人,女性占比88%,是一支“娘子军”,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“铁军”。女职工们发挥刚柔并济的巾帼特色,以“刚”为本按章办事,以“柔”为技优质服务,先后获得了省级部门决算先进单位、济宁医学院建功立业标兵岗等荣誉称号。
财务工作是重复、繁琐的,没有热心、爱心和耐心是做不好的。财务处全体职工努力克服家庭和个人困难,以饱满的工作热情、严谨的工作作风、扎实的业务素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,把责任感、事业心落实在一个个规章制度里面,浸透到一份份会计凭证里面。接受工作任务时思路清晰、冲锋在前;遇到难点阻点时锲而不舍、稳扎稳打;需要加班加点时随叫随到、毫无怨言。
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,大家迎难而上,认真研讨政府会计制度,制定科目衔接结转方案,刻苦学习,一遍不会两遍、三遍,直到学会、弄懂为止,在短时间内高标准、高效率地完成了整个数据的衔接以及导入等工作,实现了财务核算的平稳过渡。
元旦佳节,当大家阖家团圆,享受幸福时光时,却是财务人员最繁忙的时刻。年终结账和决算编报时间紧、任务重、变化大,加班至深夜是常态,有时会彻夜工作。财务处的准妈妈和新手妈妈们,也努力克服自身困难,奋战在一线;也曾因为压力大而默默流泪,但哭过之后,依然会擦干眼泪,继续工作,确保及时、准确、圆满地完成任务。
让数据多跑路,让师生少跑腿,是财务处的服务宗旨。财务处不断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,实现了扫码投递报销凭证、网上预约报账,党费在线缴纳,统一缴费平台系统与财政电子票据对接,财务系统与科研、教务、资产等对接,升级了一卡通系统和财务综合查询系统。这些都是财务处全体职工辛勤付出结出的硕果。
业精于勤荒于嬉,行成于思毁于随。各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苦练内功,积极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、会计职称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,掀起了学业务、练本领、比进步的热潮,两名同志考取了注册会计师。
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财务处发扬互助精神,热心于公益事业,积极传播正能量,积极参加“中国挪威森林”公益植树、文明创建站岗执勤、“爱心一日捐”等活动,塑造了一个“有思想”“有温度”的巾帼团队。
工作中,财务处是学校事业发展的“螺丝钉”,是赛场上英姿飒爽的运动员,是舞台上魅力无限的表演者;生活里,“娘子军”们是妻子、妈妈和女儿。她们孝敬长辈、关爱丈夫、疼爱子女,和睦邻里,互帮互助。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还要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,呵护着家庭的幸福和美满。
休言女子非英物,夜夜龙泉壁上鸣。财务处职工始终心怀对财务工作的满腔热爱,对学校未来的无限期许,恪尽职守、矢志奋斗,做服务师生的守护者;将追求卓越融入艰苦奋斗,比学赶超、创先争优,做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助推者,展示巾帼风采、绽放最美芳华!
三尺讲台绽放巾帼之花
三尺讲台,行动诠释责任。大学英语教研室Ⅱ现有教师11人,女职工比例91%,其中三分之二的教师兼任学业导师、班主任。各位成员克服各种困难、尽职尽责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从业誓言:胡方慧老师,上课期间突发腰肌劳损,疼得两眼含泪,仍然坚持上完最后两节课,才让家人背回家;顾文老师,刚刚生完孩子,一看到学生信息,就和学生视频,在线进行四级指导;刘冰老师,父亲去世,处理完后事就强忍悲痛返回课堂继续上课,唯恐耽误了学生最后的考试复习;更不用说,疫情期间,在寒风中、烈日下,毓秀园、文泽园、教学楼、学生宿舍,总有默默守护学生的老师身影……三尺讲台上,洒下辛勤的汗水;三尺讲台下,仍然留下坚实的足迹。为学生做好每一项简单而又平凡的日常工作,用智慧和汗水诠释教师这份职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。
辛勤耕耘,彰显巾帼风采。近三年来,大学英语教研室Ⅱ顺利完成了10399学时的授课任务,教学评优率均在98%以上,省级精品课程《大学英语2》正在遴选建设中,主持完成省级教研、科研项目8项,市校级项目20项,在研省级项目4项;撰写专著1部,译著3部;获批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顺利完成中期考核。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3项,获得省级大赛特等奖1项,二、三等奖12项。获全国高校英语口语大赛AI名师奖2项,获济宁医学院“三八红旗集体”称号。她们虽然平凡但并不平庸,教研室职工爱岗敬业,坚韧执著,以主人翁的姿态紧跟时代步伐,在各项工作中争分夺秒,用自己踏实的工作和辛勤的付出,撑起学院发展的“半边天”!
恪尽职守,奉献无悔青春。工作中,女教师们与男同事一起并肩耕耘,挥洒汗水,施展才华,大家以“半边天”特有的情怀,以“巾帼不让须眉”的精神,恪尽职守,建设着学校大家庭。同时女教师也获得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,这一切都源自于学校对女教师的关注和重视,源于同事之间彼此的帮助与鼓励。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到干一行,爱一行,钻一行,精一行,并竭力实现自我突破,将勤奋和智慧奉献给学校,奉献给热爱的事业,女教师们为自己的付出而欣慰,为所获得的成就而喝彩!
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以此正身,砥砺前行,女教师这支队伍,定会凝聚向心力,画好同心圆,为济医的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。
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,以此为训,坚守初心,女性这支力量,定会承压而上,以韧克艰,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!
用心育桃李巾帼绽芳华
从2010年走上辅导员岗位起,蒋红就一直在问自己:“我能不能做一名称职的辅导员,让学生成为春天里向阳的花、秋风中丰硕的果;在炎热夏日里为他们带去解暑的冰,在凛冽冬夜犹如温暖的火;我能不能吸引学生、影响学生,像我们身边许多在一线战斗了20年的辅导员前辈那样,带给学生人生的信仰、奋斗的方向和前行的力量。”
从那时起,党建思政、学团工作、奖励资助、学风建设、心理健康、职业发展……蒋红的工作几乎涵盖了大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。蓦然回首,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的这些年,曾有过浅尝甘霖的欣喜、年轻气盛的躁动,也有屡遭挫折的痛楚、不眠不休的焦虑。蒋红认为,一个称职的辅导员应该用高度、温度和长度这三个词来定义。
首先,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,要求努力做一名有高度的辅导员,做马克思主义、共产主义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传播者,用“四有”好老师的人格魅力,引导学生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其次,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鲜活个体,要求努力做一名有温度的辅导员,要发挥女性特有的细致,及时发现感知学生的波动和起伏:学生家庭困难要关爱帮助,学生生病住院要赶去探视,学生就业困难要帮扶解决。通过工作中一句唠叨、一个叮嘱,一个拥抱、一个微笑,向学生传递求真向善的温暖力量。
最后,育人工作见效慢,需要慢工出细活,要求努力做一名有长度的辅导员。学生被不良情绪困扰,需要长时间、数月乃至常年不厌其烦的沟通、鼓励和疏导。为了提高毕业生质量和考研率,从大一入校起,就要通过各种班会、主题活动、谈心谈话,见缝插针给学生们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……耐得住寂寞、经得住考验,放得下自己、装得下学生。
在济医,83名辅导员在三区一园留下了辛勤的汗水、匆忙的足迹和奋斗的笑脸。“谁说女子不如男,妇女能顶半边天”,其中53名女性辅导员占据了约65%的“天”。
众所周知,护理学院女生多,近2000名学生中,女生占比约82%。护理辅导员团队更是如此,9名专兼职辅导员全部为女性。辅导员姐妹们与学校同奋进、与学生共成长,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始终保持昂扬向上、自立自强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巾帼风采,踊跃投身于三全育人工作大格局中。学生管理队伍上下一心,学生工作独具特色,活动开展有声有色,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,谱写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华彩篇章!
人勤春来早,干事正当时。近年来,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,办学水平不断提高,正向着“特色鲜明、国内知名应用型现代医药科技大学”稳步迈进。正是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之下,学校积极地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着优质的成长环境和氛围:足额配备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;组织辅导员参加素质能力大赛和技能培训;解决了辅导员专项津贴等。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,蒋红获得团中央学校部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、山东省辅导员技能大赛三等奖、济宁医学院三八红旗标兵、首届辅导员大赛一等奖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。蒋红认为,获得荣誉不仅是一种幸运,更意味着人生选择没有错,奋斗方向没有错,职业目标没有错,辅导员发展前景无限光明,肩负的使命无比光荣!
逐梦科研向未来不负韶华再向前
2016年6月,秦玮从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药理学专业博士毕业,怀揣着投身教育和科研事业的梦想,选择做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。在中山大学工作两年后,加入到济宁医学院这个温馨的大家庭,学校所秉持的“海纳百川、求贤若渴”的人才发展理念,让她决定扎根在这片充满激情的土地上进一步拓展科研梦。
来到济医近五年的时间里,秦玮先后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,去年又获批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省市基金项目,以济宁医学院为第一单位发表顶级期刊论文一篇,影响因子达到11分,目前,所发表论文共被引用700余次。2021年获山东省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人才奖,指导学生获得药学类国家级顶级赛事二等奖;做科研的同时,秦玮也没有放松对教学工作的钻研,先后获得药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、药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等教学奖励。
来到济宁医学院,秦玮遇见了一批优秀的同事,在成长的道路上共同奋斗,相互扶持,相互鼓励,共同解决在科研和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。
秦玮认为学生让她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,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和光荣!在交流过程中,秦玮受到学生脑洞大开思维的启发;在培养学生参加创新大赛的过程中,提升了她的指导水平,拓展了她的科研思路。
刚来药学院的时候,面对学院的现状,秦玮表示出担忧,当时的药理学科是零基础起步,科研平台条件也过于简陋,后续的发展方向在哪里,远方的路怎么走,秦玮的内心充满了迷茫与波澜。但是药学院对药理学科的发展规划,让她坚信一定有施展才华的舞台。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,在药学院和生科院师生共同努力下,如今药学院拥有了较为完备的药理实验平台,生物医药科研平台也已初具规模。
通过集合多方力量,学院组建了一支包含包括2位教授、14位青年教师,以及多名硕士研究生在内的覆盖临床、基础、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心血管疾病机制研究及药物研发团队,目前团队共主持国基金6项,省级部课题10余项,获得发明专利6项。一项项成绩的取得都让秦玮更加坚信,只要在济医潜心研究、干事创业,就一定会融入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,取得更大的成绩。
科研发展的路、教书育人的路,精彩纷呈,当我们鼓起勇气,迈开步伐的时候,就会发现前行、进步、超越的奋斗精神,使得我们对以后的路看得更清,看得更远。秦玮深知,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在和合共荣的大时代背景下,团队精神、匠心精神催人奋进,无远弗届。
科研人员秉持持之以恒、久久为功的拓荒精神,依托各级科研平台,以国家和学校科研政策为指引,一心一意、一如既往、靶向突破,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。秦玮表示将不负青春、不负韶华、不负坚守的科研梦,披荆斩棘,一起向未来!